欢迎访问“盘锦法学网”官方网站

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论文

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幸福铺路

发布时间:2019-06-16 16:40:09 浏览次数:

徐 洋

 

优化营商法治环境是为盘锦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铺路,为此我区制定了《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市场环境和政务环境,是我们接轨国际、增强地区竞争力、建设幸福辽河口的必由之路。积极推动辽河口创新改革把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作为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的重点举措,坚持国际化视野、站上国家平台、对标先进地区、结合辽河口实际,努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一、区域建设总体目标

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党中央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的重大机遇,以现有产业基础作为契入点,乘势发力,进一步打开国际化视野,努力建设诚信规范、开放包容、政务透明、服务完善、安全和谐、公平公正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全域旅游、纸制品产业发展,为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凝聚力量

二、优化营商法治环境总体规划

(一)建设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打造诚信辽河口。 建立与国际化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引领企业、公民等社会主体诚实守信,打造诚信规范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1.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妥善处理政府承诺历史遗留的问题,提升政府公信力。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完善各项服务机制,精准、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报批、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相关问题,不得随意改变依法做出的相关发展规划、行政许可、招商引资书面承诺等。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得作出违反法规、不能落实或者越权的政策承诺。凡是政府做出的书面承诺,必须按期兑现。着力对政府诚信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是涉及企业和投资者的政府承诺、承诺兑现及其承诺兑现计划、承诺因法定或重大事项调整处置等问题,坚决消除各种隐性障碍和“潜规则”,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2.提高企业诚信度。深入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企业走访、举办企业年报培训班、开通咨询热线等方式,引导帮助企业自觉履行年报公示义务,号召辖区内企业、个体户尽快建立自身信用档案,广泛使用信用报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行政监督。逐步完善对诚信企业的奖励政策,激励企业自觉提高诚信度。学习借鉴深圳市在实施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区实际,强化落实重点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工作。

3.提升全民诚信水平。深入开展诚信兴商、守合同重信用等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让诚信成为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精神追求与从业标准,在全区倡导诚信创业、诚信就业、诚信经营、诚信工作的良好氛围,营造全社会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组织开展“践行道德规范,争做诚信一员”签名活动,提高全民素质,规范群众行为。

4.加强诚信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深入开展公务员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加强公务员信用知识学习,提升公务员信用意识。通过开展诚信征文、诚信签名、诚信班会、诚信队会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广大青少年的诚信意识。依托村级活动室等公共活动区域,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大众开展诚信主题教育,不断深化诚信教育。

5.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收集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与信用状况有关的信贷、担保、合同履行等交易记录,以及环境保护、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档案及查询制度,依法提供免费查询服务。依法保障投资者、企业享有咨询、查阅、复制等获取相关信用信息的权利。学习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市级信用子平台建设和培育发展信用服务产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我区网格管理中心为载体,搭建区级信用子平台,实现与市级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二)建设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打造活力辽河口。努力建立与经济国际化相适应的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构建“打、控、防、管”一体的市场综合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市场服务,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企业运营成本。

1.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投资限制、技术性审查、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指定。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五证合一”、“两证整合”、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等便利化措施,进一步放开放活市场。更好落实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办理时限,规范简易注销程序,简化退出机制。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精简审批程序,放宽放活社会投资。

2.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规则。对标辽东湾贸易通行规则,对接辽宁自贸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结合我区实际,深入推进投资便利化、区域金融合作,构建辽河口经贸合作信息平台,加快建设企业综合支持服务体系。

3.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推动监管向长效化、规范化转变,按照市软环境办要求,到2020年建成体制比较成熟、制度更加定型的市场监管体系。有效利用省、市一级市场监管平台,实现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联通,增强监管信息的透明度。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引入第三方参与市场监管评估,增强监管有效性。全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了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切实提高监管质量和服务效率。

4.打造区域人才高地。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和经济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展需求,着力引进能够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实用人才。积极建立与大连理工盘锦校区合作,创建人才交流平台,制定引进人才专项政策,积极开展人才交流活动,探索柔性引进等多种引才方式,提高引进人才的效率。

5.实施土地要素供给侧改革。采取差别化用地政策、鼓励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等途径,盘活经济区土地资源存量;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双调整双优化,扩大土地要素有效供给。

(三)建设安全和谐的公共环境,打造平安辽河口。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力争在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创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投资者、企业家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1.打造平安稳定的生活环境。深化平安辽河口建设,以市级社会治安动态管控作战指挥平台和规范化执法办案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加强我区安全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安定、安心的社会环境。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化解房屋拆迁、征地补偿、工资、社保等重点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以盘锦市实施全国文明城市与国家卫生城市、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城市等“多城联创”为契机,打造具有宜居、宜游、宜业特色的辽河口。加强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防护,为公众创造良好的信息安全环境。

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辽河口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打造全国最大的原生态国家湿地公园,宣传辽河口旅游文化;以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契机,深入开展辽河口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逐步实现湿地碎片化治理,恢复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实施全域绿化工程,以“花样辽河口”为主题,以曙欢线、308省道、甜石线、石欢线为主线,辐射乡镇。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生态文明绿色生活,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用最优的生态环境塑造最优的营商环境。

(四)建设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打造法治辽河口。全面树立法治理念,逐步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法制体系,让市场主体依靠规则和法律保护健康运行。

1.对标国家标准推进法制化。重点在养老服务、社区服务、民政服务、安全生产、物业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公交客运服务、城乡环卫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创建、食品药品监管、旅游服务、物流服务、循环经济等方面,对标国家标准,加快建立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化在重点领域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确保实现重大突破,推进我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

2.建立规范文明执法体系。切实保障企业合法经营权益,对执法人员工作态度差、滥用职权等影响企业合法经营行为依法给予追究。实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行政执法机关所需办案经费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全部上缴国库。禁止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与行政执法机关利益挂钩。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返还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返还没收非法财物的拍卖款项。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价和日常监督机制。依法组织开展对优化经济发展营商环境检查,选择不同所有制企业作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通过定期走访、组织评议等方式,听取企业对行政执法的意见建议,解答企业有关涉法问题的咨询,受理举报投诉,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通报处理纠正违法行为情况和行政执法普遍性问题的改进措施。每年十二月对行政执法机关涉企执法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并向社会公布。

3.健全产权保护机制。依法、准确、及时、有效打击侵犯各类产权的犯罪。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活动,加大对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等方面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五)建设完备高效的政务环境,提供一流服务。对标国际标准,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拓展政务公开的领域和范围,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打造服务高地。

1.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完善权责清单和权力运行图,实施动态管理,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全程代办,实施“容缺审批+企业承诺”,优化服务力度,重点做好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行政审批裁量权。深入推进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改革,加快建立管理网格化、治理现代化、服务便利化基层治理体系。

2.加大项目引进和推进力度。做好招商队伍的建设,提高招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制定《辽河口生态经济区招商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全程代办服务,实行专人专项跟踪,根据入驻项目开工前、建设中、投产后各阶段、各环节实际需求,制定标准化、模板化代办服务流程,针对重大项目审批开通“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围绕我区芦苇资源,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完成项目包装,重点对接纸制品产业、旅游、农产品生产与深加工等企业,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市县两级领导帮扶企业,在降成本、去杠杆、开拓市场等方面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促进企业平稳运行、项目顺利推进。

3.积极推进政务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事项外,各级单位要将职责内容、工作程序、服务承诺、办事指南、行政执法等履行职责的政务活动事项,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依法保障投资者、企业享有咨询、查询、复制等获取有关政务信息和相关信用信息的权利。

4.实施辽河口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经济区精细化管理运行体制,以网格管理中心为平台支撑,整合扩展经济区的交通信息、环保信息、安全信息、教育信息、医疗信息、营商环境等部门的业务数据库,并将各局(室)设立的各类投诉举报热线划入区网格管理中心民声服务热线(0427-6520333),实现一号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通过“平安城市”视频监控平台的建设,实现经济区社会面视频资源整合,搭建“智慧天网”安防报警服务;全力推进市政设施、公用设施、城市环境的精细化管理工作

5.加快服务业领域服务体系建设。以网格中心为技术依托,强化数据共享,加快实现商贸流通领域信息互联互通,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社会服务水平。完善微信公众号的便民平台建设,逐步将商场超市、市场建设、餐饮服务、住宿服务、电商物流和生活服务等与百姓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录入,实现包括地图定位、图片展示、企业简介和实时视频调入等方面功能,并通过网格管理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和监督管理。

6.完善园区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纸制品产业园区的机构设置,以盘锦纸制品产业园区为载体,积极吸引集聚创新创业资源,通过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对接造纸协会等方式,引进纸制品相关产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主动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园区配套设施,着力打造为企业提供发展战略、产业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品牌提升、文化建设等多元化服务平台。

7.提高营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保障能力。贯彻落实《辽河口生态经济区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专项行动计划》,根据经济区总体规划要求,对欢喜岭一条街进行统一规划,努力建成文化内涵丰富、建筑风格鲜明、街区管理规范的特色餐饮街区。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交通局优化国省干线路网结构,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对标杭州市桐庐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全面提升宜居乡村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标准,打造宜居宜游的全域美丽乡村。

8.完善均衡优质公共服务。完善经济区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配套设施,积极引进优质的师资力量,提升经济区教育水平;以现有养老资源为基础,完善乡镇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养老品牌,完善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满足经济区高端化“医养结合”的养老需求;完善经济区丧葬文化,逐步推进公墓建设。

9.建设多元化服务设施。围绕辽河口红海滩湿地,加快发展餐饮、酒店、商贸、娱乐等配套服务业,建设吃、住、行、游、购、娱、健、体闲全面发展的服务体系。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辽河口渔家菜餐饮文化品牌,鼓励重点餐饮企业提供涉外服务,增设外语版菜谱,满足外国游客餐饮需求。对标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住宿业态发展情况,合理规划布局高中端特色酒店和民宿住宿企业,完善酒店的旅游信息服务、交通服务等其他要素,满足多样化需求。推进辽河口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功能升级,通过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以网格投诉管理咨询热线为服务监督,更好地实现旅游与公安、交通、气象、住宿、餐饮、医疗等数据信息共享及辽河口本土文化的传播,达成旅游高端业态融合、旅游方式和资源配置的形态融合。

10.打造国际化语言环境。按照国际通用准则,有步骤地对辽河口公共服务场所、交通干线、街道、旅游景区(点)、商场酒店、学校、文化场所、医疗机构、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的多语言标识进行设立、修改和规范。开设双语政府官方网站,用中、英双语更新发布辽河口法规政策、经济文化动态、生活服务信息等最新资讯,方便外籍人士登录网站进行信息查询、语言学习、建言献策。以经济区网格管理中心为契入点,开通“双语咨询和语言服务热线”,为外籍人士提供信息咨询、求助和翻译等服务。积极开展经济区各局室、场、镇、街道、苇海集团外语培训、外语角等活动,为辽河口外语语言环境建设提供志愿服务。

11.提升国际交流水平。建立健全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积极承办冰凌穿越、湿地论坛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活动和赛事。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

三、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经信与招商局。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各项任务在执行中不落空、不变通、不走样。

2.强化措施落实。制定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任务分解表,将任务逐项分解到位、落实到人。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以及服务“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坚持工作标准,以世界银行评估营商环境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为标杆,积极对接国际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使营商环境更规范、更透明、更便利。

3.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和宽严相济原则,研究制定干事创业容错免责办法,对科学创新、勇于担当,在工作中虽有过失但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予以免责,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坚持“宽进严管”,建立企业容错容缺机制,强化后续监管,形成全社会宽容包容的良好环境。

4.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围绕全域全面树立国际化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化知识大讲堂”,围绕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组织专题研讨。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开放包容、互利合作、诚实守信、重商护商的营商环境。新闻媒体按照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做好维护营商环境的舆论监督工作,对维护和侵害营商环境的行为客观公正报道,肯定改善营商环境的行为,曝光反面典型案例,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常抓常新的系统工程。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已把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建设,扎实推动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把辽河口建立起真正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为建设全省一流营商环境助力鼓劲、添光增彩。

(徐  洋  辽河口经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