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盘锦法学网”官方网站

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许传恩:传承律师信仰的行者

发布时间:2019-06-19 14:52:25 浏览次数:

经一位老律师引荐,我见到了辽宁许传恩律师事务所主任许传恩律师。见面之前,老律师介绍说,许传恩不仅是一名律师,同时也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你一定要见一见”。

  个头不高、衣着朴素、肩膀宽厚,鼻梁上架着一副书卷气十足的眼镜、双目炯炯。眼前这位中年男人的形象显然更接近他的另一重身份——教授,直到与他握手时感觉手被夹了一下,我才想起朋友刚才的介绍,这绝对是一位久经沙场的“狠角色”。他谈笑中带着一股学者的谦逊与雅致,平易而又诚恳。他声音清晰、浑厚、波澜不惊却洪亮沉稳,将学者和律师结合得恰到好处。

  这就是我对许传恩律师的第一印象。

  1 不加标注.jpg

  猪倌“小恩子”

  许传恩出生在辽宁省东港市农村,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父亲是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转业老兵,大饥荒那年他才呱呱坠地,全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肚子,千方百计的“北漂”到北大荒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为了温饱,父亲带领他们一家老小背上行李卷来到“夏天青纱帐,冬天雪皑皑”的黑龙江省宝清县的远房亲戚家“混饭”吃。

  因为他年龄小,在田里帮不上忙,便当上了一个“猪倌”,人家都叫他猪倌小恩子。后来成为律师的猪倌小恩子经常把当猪倌的经历予以炫耀,每每动情的时候就绘声绘色说说他在黑土地上放猪的故事。

  “当猪倌就是早上起来沿街吆喝着把各家各户的猪集中起来,晚上又分别送到各家,丢了还得回去找,我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不但害怕丢的猪找不回来,更害怕的是那里经常有野狼出没,每次找猪都要深更半夜穿行在青纱帐、乱葬岗子等让人心惊肉跳的地方,害怕的心情可想而知。

  “每逢端午节,各家各户都送给猪倌几个鸡蛋算作是奖励,谁家有小人书也让我随便看,什么《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杨家将》等让我通览无余,小说里面的英雄人物形象深深地感染了我,文化熏陶催生了我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那个年代,如果不是我父母带我到了北大荒,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我也不会成为一个律师。”

  许传恩出席市工商联法律巡诊活动.-wps图片.jpg

△许传恩出席市工商联法律巡诊活动

 

  与律师行业结缘

  1983年,大学毕业的许传恩,被分配到了一家央企。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终于拥有了一份“铁饭碗”工作;作为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的第二届大学生,等待他的,必然是一片美好的蔚蓝。

  “我那时的工作是给企业里的干部们讲课,讲政治经济学、讲党课,我还是经济师,在企业里相当吃香。刚毕业就是干部编制,每个月工资百十来块,那时候工人工资也就四五十块。”然而,按部就班的生活注定满足不了他自幼形成的追求公平与正义的心。在国企工作四年之后,他来了一次炫目的转身。1988年,许传恩参加了全国首届律师统考,并“一考中的”,一步迈进了律师行列。

  谈起自己如何与律师结缘,政治系毕业的许传恩说道:“本科时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政治学著作,选择律师行业,完全是一名理想主义者为了追求公平正义所作的选择。”律师职业所带来的个人成就感、突出的个人价值吸引了许传恩。不求做官,不求富贵,颇有点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味道。

  

  视法律为终身信仰

  坚定的信仰,是律师开始其事业的必要基础。

  何为信仰?就是可以让你无怨无悔地付出,可以不被他人的意志所左右,可以让你无比地坚定,可以持续地让你快乐、可以让你一生追求的,便谓之信仰。

  作为一名受命于危难忧烦之际,效力于是非曲直之间的律师,信仰法律是一种共识,更是一种文化。

  律师将自己对法律精神的深刻理解作用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自觉行动中;律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法律信仰帮助更多的人,变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成就感的事情。 

  在近三十年的执业之路中,伴随着国家与社会的天翻地覆,许传恩亲眼目睹、参与了这一番沧海桑田。自己多年来代理的成百上千个案子,便是社会洪流中的一个个缩影。

  几年前,一家具厂老板认为政府在动迁其企业时,给出的评估价格过低,在就此问题与政府交涉时,房屋被强拆。

  此时,甲提出愿意帮忙协调政府的关系。于是,甲借助其兄为当地主管土地的领导的影响力,帮被告取得了一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指示被告送到拆迁办公室。

  没过几日,政府重新组织评估。由于该企业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因此比照有证房进行补偿,补偿款提高了200多万元。

  但是,后经鉴定,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为假证。三人以诈骗罪被立案侦查。按照辽宁省当时规定的标准,涉案金额50万元以上,即可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涉案金额、评估价值的多少关系到量刑轻重。本案似乎没有辩点,经过深入研究,许传恩发现,其一、本案中的多份报告均存在评估对象事实不清、证据矛盾的问题;其二、本案中所采用的评估方法为成本法,该方法不能正确反映评估价值,正确的应该采用市场法或收益法。接下来,许传恩发表了对于该评估报告的质证意见。

  此时,法庭对出庭鉴定人的质询,让他不得不承认报告上的签名为伪造的,所盖章也是单位私盖的。而该评估公司也因本案被吊销了营业资质。许传恩的委托人也因他的有力辩护而获得了轻判。

  许传恩正是通过这些个案,将自己的法律信仰践行在了自己代理过的每一个案件中,点燃了每个人心目中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我代理案件,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当事人,你要想委托我办案,那就不要想搞歪门邪道,就不要想‘走后门’,你要是有其他想法,请你去找别人,在我这里只讲法律。我从业近30年,从不入污流,败诉案件却极少,就是因为追求公平和正义,就是要让每个人都相信法律。”

  

  他浑身上下热血沸腾,法律、事实、人性、理性、权利,数不清的概念翻江倒海。最终理性、事实与法律战胜了虚构的光怪陆离,忠于法律的信念坚定了他“从个案中寻找法律真谛”的决心。

  这些经历,在丰富了许传恩执业和人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也在无数次地提醒着他,律师的责任和信念不在别处,就在自己心里。

  而许传恩也坚信:“律师兴,则国家法治兴,中国的出路就在这里。只有法律制度的建设才有民主制度的建设。” 

  许传恩在民营企业法律讲座上的风采-wps图片.jpg

△许传恩在民营企业法律讲座上的风采

 

  耕耘律师“责任田”

  许传恩深知自己既是一个专业人士,又是社会的一分子。所以,自己在做好律师工作的同时,也试着将自己的专业与社会的完善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为做律师的原因,许传恩接触的案子比较多,每一起案件的背后,都会让你发现法律的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律师的职业敏感让他明白,只有法律在立法上完善了,执法效果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了,才能实现对老百姓的最大保护。

  在许传恩担任盘锦市政协委员期间,律师会见难的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律师无法同办案民警直接联系、看守所以未获批准为由拒绝会见、看守所以封闭的玻璃窗隔离律师与涉案人之间直接交流、需涉犯签字的材料需警察传递等问题屡见不鲜。针对这一现象,许传恩从一名法律工作者的专业角度,提出了“关于解决律师会见难”的提案。

  提案通过后,公安机关安排了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律师与办案民警、办案机关联系,解决了律师“跑断腿”的问题;看守所用铁栅栏取代了玻璃窗,律师与涉犯之间得以无障碍交流,这一提案有效地改善了刑事辩护中律师的执业现状。

  在做好职业范围内的分内事的同时,许传恩也热切关注着这片乡土的发展。他在关于“盘锦城市名片”的提案中指出,盘锦是石油化工城,环境污染一度很严重。重GDP、轻视环境,重招商、轻护商,招商环境存在严重问题。因此,他提出,盘锦市的发展建设应坚持“宜居、宜商、宜业”的方针,之后,许传恩的这一理念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在送我去火车站的路上,大多时候,许传恩是沉默的。但某一刻,他突然指着一幢高楼,自豪地和我说:“这个企业就是我参与改制的。”他脸上泛着一种满足的自信。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他不愿离开辽宁的原因。人生的成就感,莫过于此吧。

  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不断向前。为的就是尽一份自己的专业责任,为的就是社会公共管理的不断完善,为的就是向社会回报、与社会沟通。

  从最初的国办所,到自己创办合作所、合伙所,到现在的个人所。在近三十年的执业生涯中,许传恩每一次的角色转变都走在改革的前沿。而这一路走来,许传恩却走得很踏实。

  许传恩也在“孤独与苦守”中承担着自己的那份社会责任。 

  

  从其他专业突破

  “从事律师这个职业,只研究法律是远远不够的。”这是许传恩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0年,甲向司法机关举报被告人有偷税行为。

  司法机关仅凭甲提供的《税务稽查报告》便认定被告人偷税395万元,并指控其犯有“偷税罪”。检察机关在没有审查案发缘由以及甲的告发动机的前提下,对本案予以立案。

  凭据翔实的证据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许传恩初步认定本案不排除甲有意图“赖账”的嫌疑。

  许传恩凭借他的经济师资格和多年来从事审计工作的经验,经过认真研读,发现本案中的《税务稽查报告》不是根据真实的企业财务凭证和供货合同等原始证据作出的,而是以甲实际控制企业单方出具的凭证来认定偷税数额的。

  案件事实是,甲意图拒绝承担他所收购国有企业的债务,假手当地税务机关变造了《税务稽查报告》而构陷张某入狱。

  至此,这场经过精心策划的诉讼,在许传恩的有力论证下草草收场。

  这场注定败诉的案件,正是由于许传恩的独辟蹊径,从其他专业切入,从而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将案件转败为胜。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那句口头禅——“从事律师这个职业,只研究法律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从其他专业找突破口。”

  

  思想型律师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许传恩就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说的这种人。他嗜书如命,所到之处皆与书相伴。每次出差,带回来的不是纪念品而是书;到省高院出庭,一定要去后街的法律书店;买书买到超重,办不了行李托运也是常事⋯⋯

  许传恩喜欢哲学,大学时代,他研究苏格拉底、卢梭、孟德斯鸠、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在研读中,他会感觉自己像个超越现实的“隐形人”,仿佛自己穿越历史、穿越时空地在与这些先贤对话。

  初次见面时,哲学迅速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而也是基于对哲学的共同爱好,促成了我与许传恩的两次长谈。更多的时候,我作为听者。

  两次长谈,让我认识到,他的思考已经超越法律人,而更多的,是对当前中国社会深层矛盾的深刻思考。

  面对现实,他也曾感到彷徨,但是无数中外哲学大师的精彩论断又坚定了他的信仰,迷茫的天幕在他的学习与思考中顿开。

  当一个人的思考超越了个体和小群落,其视野和胸怀才更宽广,更体恤平民社会。

  哲学在思维上为许传恩提供了一种更为机敏和科学的逻辑方式,让他具备了思辨批判思维。这也让他养成了一个职业习惯:每当拿到一份案件材料,便会下意识地寻找案件中的不合逻辑之处。

  他在拓宽职业思维的同时,也将法律思维与哲学思考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许传恩评价自己从猪倌到干部、到律师、到教授,用了三十年;为律师正名,走成律界孤胆英雄,用了三十年;为了能让律师堂堂正正地在法治社会中立足,为了能把中国建设成为真正的法治社会,他还会穷尽一生。

  三十年间他不断思索和突破,身份和称呼一直在变。他其实没有变,因为他的根没变,他的法治信仰如亘古永恒的天地,即使斗转星移,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

                         本文转载自《民主与法制》记者 宋韬

上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下一篇:抬头看准方向,低头做好事情